
為何乳房檢查需要醫生轉介信?
「篩查」與「診斷」的大不同
乳癌篩查 — 在沒病徵的情況下進行乳癌相關的健康檢查。透過定期的檢查,偵測病變徵兆,就可及早展開治療,提高存活率。
癌診斷 — 在有疑似病徵的狀況下尋求乳癌相關的檢查。病人覺得身體不適或察覺胸部有異樣後求醫。
簡易來說,就是沒病徵跟有病徵的分別。 提供乳癌篩查服務的中心,能為沒徵狀且合資格的人士進行檢查。
提供乳癌診斷服務的中心,因只為有徵狀的人士進行檢查,故病人需要提供醫生轉介信作為證明。
篩查—何謂合資格?
視乎個別中心及檢查種類而定。 一般而言,40歲以下人士會進行超聲波檢查,而40歲以上人士則會進行乳房造影檢查。不同機構對於年齡可能有不同準則,但大致多以40-45歲為分界線。
當發現自己乳房有狀況的時候,可能都會有點不知所措。
想去看醫生,但不知道該去找哪一科的專科醫生? 需要做哪些檢查? 專科檢查需要多少錢?會不會很貴?
一連串的疑問及不懂程序的困擾,往往會令病人拖延了病情。今天我們就為大家講解乳癌診斷檢查的正常程序。
第一步
到普通科診所或醫院門診求醫
當病人發現乳房有異樣,應先到普通科診所(即提供一般醫療護理服務的診所)或醫院門診(俗稱「街症」)求醫。
如普通科醫生確認病人有異樣,醫生會詢問病人轉介至公立醫院或私營機構(包括專科診所及醫院)進行檢查的意願。
建議先不用急於決定或指定到哪一間機構,請醫生先寫轉介信,之後再自行了解及比較不同機構的服務。如病人回答有特定機構,醫生可能會為方便該機構,而開出該機構的專屬轉介文件。這種情況下,其他機構未必承認該轉介文件;如日後改變主意希望到其他機構進行檢查,則有可能要找醫生再提供其他轉介文件,也有機會需額外收費。而轉介信適用於各公私營機構,病人在取得轉介信後,即可到任何機構的相關專科進行檢查。一般情況下病人都是被轉介至乳房外科以決定需進行哪種乳房檢查。
第二步
乳房外科
人體結構複雜,所以醫科裡也細分成不同的專科。而乳房外科的專業就是判斷病人需要進行哪種乳房檢查及外科手術。
乳房外科醫生會先進行觸診,以了解病人病徵及狀況再決定後續的檢查。一般以影像性檢查(如超聲波、乳房造影及磁力共振)開始,所以基本上病人都會被轉介至放射科。乳房外科醫生會為病人開出至放射科的轉介信,而信上會註明病人當時的狀況及所需檢查。
第三步
放射科
放射科是專門提供各種放射性診斷及治療的專科,放射科裡再細分為放射診斷科及放射治療科;而各種主要的乳房健康檢查都屬於放射診斷科範疇。
放射科會根據乳房外科醫生轉介信上的指示,為病人提供所需檢查。放射科醫生檢視影像後會為病人的整體狀況撰寫報告,亦會在必要時為病人抽取可疑組織作化驗。病人在取得報告後,可交回乳房外科作後續跟進。
第四步
回到乳房外科
如放射科的影像報告中顯示病人並無需要治療的重大健康問題(如乳癌),醫生會就病人的狀況(如良性腫瘤)建議進行後續或定期的影像檢查。
如報告上發現異樣,乳房外科醫生會為病人安排進一步檢查或進行外科手術(如切除可疑病灶)或轉介至腫瘤科進行後續治療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不論公私營的診斷服務機構,在替病人約見專科醫生或預約檢查時,都會要求病人提供轉介信並將其收走。病人若想到其他機構進行檢查,則需要再找醫生取得轉介信。我們建議病人將所有轉介信影印副本以備不時之需。
另外,公立醫院在進行內部轉介時,有機會只向病人提供預約文件,未必會有正式的轉介信。若病人不確定將來是否會轉到私營診斷服務機構,請向醫生說明狀況,請其開出正式轉介信。